连贯性运营

2020-01-07 09:17:10 贾真 292

你好,我是贾真,欢迎收听淘宝运营速成指南。


可能很多的草根掌柜都会幻想一个场景,就是有一天做成了大公司。然后呢,运营团队,视觉团队,推广团队等等一应俱全,心想这样的公司,自己就能抽身出去,享受幸福人生。


可现实情况,反而当一个小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当你有机会构建一个部分岗位整齐的淘宝店的时候,我们希望团队效率1+1=2,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只要是协作,就会有损耗,能做到1+1=1.5已经很不错了。


举例说明:大公司一般会有单独的设计团队,视觉团队,运营团队,推广团队,这些团队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各自为战,比如运营团队会根据行业的数据构建标题,设计和视觉团队会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做卖点和描述,推广团队会根据直通车的数据反馈开车。


最后,这样的工作方式会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某产品标题关键词展现给了a人群,主图上做了b人群的痛点挖掘,推广团队又把产品推向了c人群,这样的操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互相拉扯”,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不可能做到1+1+1=3。


反思一下,出现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团队或者一个人操作一个单品的时候,没有沟通成本,所以效率反而很高;岗位分的特明确,反而丧失了这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主要的问题是意见没统一,也就是我说的没做到“连贯性运营”。


要想串联公司多个团队,让大公司的损耗成本降到最低,做到相对的连贯性运营,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能够串联起来公司的多个团队,而这里能够串联多个团队的东西,我不认为是个某个强权领导,而是大家对产品的一致理解。


简单的说,提升团队效率的有效方法,可以考虑在团队各自发挥作用前,先基于每个产品开个产品会议,由最了解这个产品的人先在内部“推销”自己的产品,然后拉行业同类商品数据分析,接下来让大家充分讨论,最后用产品串联,产品会议最后要确认出来“卖给谁”,“怎么卖”,“最大的卖点是什么”这三件事情,统一大家的内心,拒绝“互相拉扯”。


举例说明:很欣赏阿里巴巴公司做事情的两个风格,第一个就是大家每个人都有机会牵头去做一个项目,这让大公司分裂出n多个有强战斗力的平行小公司,独立存活,互相还能分享经验,最大程度的弱化大公司病,从而保证运营连贯性。


所以这里给大家的建议也是不妨在公司分组织架构的时候,不要按照岗位分,而是按照产品线来分。比如苏宁在做天猫旗舰店的运营,就是每个团队负责不同的产品线,而不是一个团队运营一个店的全部商品;


第二个就是阿里巴巴有个文化,就是“事前充分讨论,事后坚决执行”。给我们的建议是,我们在开产品会议的时候,关于这个产品的人群,卖点可以充分讨论,头脑风暴,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但是产品会议开完之后,推广部分可以把大家的想法用直通车进行数据测试,然后选出数据反馈的优胜方案,最后所有相关岗位就要坚决执行,齐心协力的围绕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在这里插一段话,经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贾真老师,现在有两个电商公司,我可以去,一个是成熟的大公司,我去了做推广专员;一个是夫妻两个做起来的店铺,只有10个人不到,从个人成长方面,你建议我去哪个?


这里,参考我们上面说的连贯性运营的思路,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大公司,虽然看起来职业规划挺好的,但是他们公司如果没有做到可以让员工能够连贯性运营,那么你去了其实成长空间有限。


就好像你想学一门制作陶瓷的手艺,但是最后师傅只让你学其中一个工序;反而绝大多数的小公司,虽然短时间来看不正规,但是你只要有一定的能力,去了之后就可以体验到整个公司的每个工序,比如会亲身经历打爆款的全过程,这时候对你的成长帮助,其实更大。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分岗位看起来能够专人专职,看起来更专业,但是所谓的专业也只能提高目前看来并不是核心的“术”,比如你如果操作一个店铺的直通车,不去根据数据反馈去配合着调整标题主推词,主图和描述的卖点,那只是所谓的术只能让保证做的不太差;


而分产品线甚至是分产品,类似阿里巴巴的扁平结构,能够让公司的运营从“技术”回归到到“产品”层面,而且连贯性运营,还能提高员工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他能做好a产品,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能做好b产品,更适合团队内部成长和人才发掘。


好了,我们今天关于运营的一个整体思路,就分享到这里,淘宝运营速成指南,我是贾真,如果今天的课程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你的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加入108将
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