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考核:从 “想赢” 到 “不想输”
很多电商公司的员工考核落不了地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员工其实没想过赢,这是跟老板有很大不同。
大部分老板都是想赢的人,他们能力非常强,做事对自己要求很高,好胜心很强,要求自己能赢。
但是很多人之所以成为上班族,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赢。
所以用想赢去激励员工,本身就是老板的一种代入性错误。
其实,大部分员工考核的主要核心点是他们不想输,不是不想自己输,而是不想因为自己个人的成绩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这是我从戈壁徒步比赛中悟到的。
我现在就在敦煌参加戈壁徒步比赛,戈壁徒步设置了两个奖项。第一个奖项是个人的冠、亚、季军,这种有个人能力的人都想去争取,其实不用做考核,他们也会想办法去赢。
但是大部分人参加戈壁徒步,会觉得按照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体能,根本没法赢。
所以如果考核只考核冠亚季军,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赢不了,也不想赢。
不过,戈壁徒步大赛除了有单人奖项之外,还有一个团队的第六名奖项,考核团队成绩的第六名。
如果某个人本来只想安安静静地走完这场戈壁,但发现自己成为了团队第六名的关键,其成绩会影响团队成绩。
这时他要考虑的就是,如果自己不能走完这场比赛,或者不能再往前一点,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
他没想赢,但他不想输,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团队,反而能够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公司团队的业绩PK或者赛马的时候,必须要有个人成绩,也要有团队成绩。
其实大部分个人成绩的一、二名对整个公司的激励不大,反而是团队成绩的一、二、三名,对团队、对整个公司的激励会比较大,因为它会影响更多能力普通的人。
所以你看到很多公司都会分成三个以上的小组,而不是全公司统一考核,让每个人只考虑自己的一二三名。
分成小组后,每个小组的大部分人都会基于小组的整体赛马成绩被激励出来。
激励平民英雄 团队考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想赢的不怎么需要激励,但永远是少数。
没想过赢的是大多数,你用头部激励,他觉得距离自己遥远,所以团队考核要想激励大多数人,一定要分三个以上小组,考核团队的腰部,比如十多个人的小组的第六名。
大部分人虽然不想赢,但是也不想输,尤其是看到团队因为自己输,而且考核第六名,会激励前面五个人,激励能影响的人数范围,比赛出全公司第一名大的多。
好多战争时期的平民英雄,不是他想自己伟大,只是不想团队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