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大于赛道
人总是特别习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总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客观原因。
比如说,我现在认为高频加复购是一门好生意,所以我归结之前所有电商行业都没做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选择了一些低频的行业。
在评论里,有一个粉丝提醒我说:“老师,你之前做的手机壳不是一个很高频且复购的行业吗?你为什么没有把它做大?”
其实仔细一想,突然发现确实如此。
当时我就复盘了当时的心态,为什么我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到华强北那边去做手机壳,当时想做这个行业,却没做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在那时候我的心里,低价手机壳盛行,大家都是拼价格。
所以我当时去做手机壳,只是因为:第一个,这个行业好入手,这个产品比较容易卖,上了就能卖。第二个,门槛比较低。第三个,利润率比较高,容易赚钱。
所以从做手机壳那一刻开始,我就没想过把手机壳做成一个品牌。
而且我当时也笃定认为手机壳根本没法做品牌,因为手机壳的核心其实就是图案外观你喜不喜欢,而不是品牌。
直到有一个手机壳品牌去年做到了36亿,叫CASETIFY,这是一个香港人叫吴培乐做的品牌。
他从2011年开始做,增长非常快速,几乎每年销售额都翻倍,去年做到36亿,今年他定的目标是30亿美金,30亿美金就是200亿人民币。
所以我一直在想做高频生意,马桶相关是比较高频,跟睡眠相关是高频,但实际上跟手机相关的都是特别高频的生意。
所以我们看了一下数据,查了些资料。当时这个品牌为什么能够快速成功?我觉得第一个点就是它的定高价策略。
当时我们一味地认为手机壳最多就卖几十块钱,但是这个品牌它手机壳的价格可以卖到500块钱左右,当时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卖得掉的。
这500块钱左右的手机壳可以带来两个效果:第一个是明星效应,大量的明星都在用他的手机壳,让他的手机壳出圈。
而明星用他手机壳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因为明星不会用便宜的产品,所以贵其实是他产生内容的第一个核心。
第二个是贵会产生炫耀性消费,很多人买了手机壳之后会发到小红书里面去炫耀自己买了一个手机壳中的 “爱马仕”,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他想办法找到一个在手机壳上展示自己品牌差异化的东西,每一个手机壳,都是在镜头框的地方加上他的品牌名 CASETIFY,所以让他每一个手机壳即使不同的款式也有品牌展示。
我觉得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个香港人在做这个品牌时,上来第一阶段就认为他能够做出一个千亿规模的手机壳品牌,所以他相信他能做到。
所以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再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然后找到高频的行业给自己。
每日思考精华回顾
大部分人就算走运,踩中一个赛道,也只是赚点小钱,因为野心比赛道更重要。
当年我做手机壳,根本就奔着从南京珠江路搬到深圳华强北过度,因为这个产品第一好成交,第二门槛低,第三毛利高,没有高频市场是大宝藏的认知之前,就只有短期赚钱想法。
从结果上,确实选择做手机壳很快让我在深圳站稳脚跟,也做出了现象级的小怪兽手机壳爆款,但是没有往大的地方想,也没有往大的地方想,确实限制了当时的进一步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成大事者,不仅仅是踩中赛道,还要他有野心敢想大事。
比如刘备,项羽,刘邦等等,都是先有了君王之志,后面才有君王之实。
当然野心不是蛮力,不是白日做梦,是建立在对赛道上限的认知基础上。所以成大事公式=认知+野心。